很多人对于监狱生活充满好奇,想知道在里面究竟过得怎么样。比如,有人想了解监狱里是否真的需要使用缝纫机?又有人好奇,监狱中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?还有一些人关心,监狱的伙食到底怎么样?这些问题一直在网络上讨论不休。
在一位服刑五年的女性自述中,她提到监狱中确实存在一些生活上的不平衡。她指出,虽然有些人因为家里有经济支持,吃得相对丰盛,但也有一部分囚犯因为家人未曾关心或者没有资金支援,根本吃不饱。而这种差异甚至达到了一些人的体重能达到200斤,而另外一些人却因饥饿显得瘦弱不堪。她认为,这种现象的背后,除了生活条件,还有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。
监狱里的伙食究竟怎么样?
虽然进监狱是没人愿意的,但大家对监狱的饮食情况总是充满了好奇。究竟在监狱里能否享用到加餐?是否有“大鱼大肉”可以吃?根据一些资料显示,尽管监狱的日常伙食比较简单,但在一些特殊的节日,如春节、端午节和中秋节,监狱也会为囚犯们准备一些“加餐”,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。比如曾有一名出狱的网友分享了她在节日时吃到的加餐——三条小鱼、五块排骨和六片羊肉,这相比监狱平时的食物,已经算得上相当丰盛了。
展开剩余79%此外,在服刑人员生日月份,也会有“加餐”。尽管这顿加餐并不一定在生日当天举行,但在这一天,所有当月生日的囚犯将会一起坐在一桌,分享这份特别的“礼物”。有些监狱还会根据表现优异的囚犯,在每月的表现后,给予加餐奖励,甚至让囚犯有机会在菜单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肴,或者获得一些额外的肉类。
然而,这些特殊的“加餐”并不是常态,监狱的日常伙食仍然非常简朴,很多人因为经济原因甚至吃不饱。尤其是那些账上没有钱的“三无人员”——没有接见、没有汇款、没有亲情电话的囚犯,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。在这种情况下,哪怕是其他囚犯给予的一袋方便面调料,也能让他们感激不尽。
为什么有人能吃得很胖?
王丽心曾在自述中提到,监狱里的“人情世故”非常重要,尤其是在伙食方面。她在被判刑并转到另一省份的监狱时,注意到监狱里的管理相对“正规”,伙食也比之前在看守所时好多了。每天早饭有粥、馒头和一些小菜,每周还有两个鸡蛋作为营养补充,虽然看似单调,但比起看守所的条件已经好得多。
然而,在监狱的工作餐时,王丽心意识到,有些人能够通过“搞小动作”获得额外的食物。她举了一个例子,监狱车间里有一个负责生活事务的组长——巩组长,她的体重接近200斤,尽管大部分囚犯因劳动强度大,普遍瘦了,巩组长却明显超重,成为了监狱里十分显眼的人物。
王丽心很奇怪,为什么像巩组长这样的人能够这么胖,直到她发现巩组长在发饭过程中,通过职务之便将肉类优先分配给自己和她关系好的囚犯,而像王丽心这样的“新犯”通常都被忽视,无法加饭。每餐的肉类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公,导致有些人吃得不饱。
巩组长的下场
王丽心和她的同屋小英,平时就因为在巩组长手下吃不饱饭而感到十分不满。她们每天工作劳累,到了中午时分总是渴望加饭,但巩组长总是装作没听见她们的请求,导致她们经常处于饥饿状态。王丽心表示,这种长期的饥饿感让她无法集中精力,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,也导致她们在回到监舍后受到惩罚,恶性循环愈发严重。
有一次,小英决定忍无可忍,打算与巩组长“决一死战”。她们商量后决定动手解决问题,结果小英在厕所里偷袭了巩组长,双方发生了冲突。尽管监狱迅速介入处理了这场冲突,但巩组长压榨囚犯伙食的行为一直未曾暴露。直到有一次,监狱的督察组进行突击检查,发现了巩组长从囚犯伙食中扣下的食物。
督察组在调查后发现,巩组长把红烧肉、鸡蛋等食物藏在了柜子里,并将这些食物留给自己和亲信享用,忽视了其他囚犯的需求。这一发现震动了整个监狱,巩组长被立即撤职,并进行了处分,不仅取消了她的减刑,还因新罪行加刑一年。
从此,巩组长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作威作福,她不得不遵守监狱的严格规章,成为一名普通的囚犯。王丽心和她的朋友们看到这一幕,感到一种久违的“痛快”。
结语
监狱生活显然充满了挑战与不易。虽然有些人通过各种方式改善了自己的生活,但大多数人依旧处于艰难的境地。因此,遵纪守法,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,显得尤为重要,毕竟监狱里的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发布于:天津市港联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